31 July 2009

忍唔住要貼一下, Lily Allen Does the Cadbury Eyebrow

Lily Allen Does the Cadbury Eyebrow
The Sunday Night Project
Channel 4


不知道Lily Allen是誰嗎? 請看以下mv

Not Fair

很爆吧...那位鼓佬先生到底想點呢?
Lily Allen嘛, 一切都好。好喜歡歌詞, 有gut屎呀。
特別喜歡這個mv
The Fear
只是這種聲音,一首好兩首就開始膩了。



(對呀, 最近很懶, 猛貼圖猛貼youtube,都沒有寫字。打中文真的好煩呀,我有許多許多別的事情要做,怎麼有閒上網呢)

搶劫JUDE LAW

聖誕節快點來臨吧, 讓我們一起去搶劫!!

Sherlock Holmes

Release Date: December 25, 2009
Studio: Warner Bros. Pictures
Director: Guy Ritchie
Screenwriter: Michael Johnson, Anthony Peckham, Guy Ritchie
Starring: Robert Downey Jr., Jude Law, Rachel McAdams, Mark Strong, Kelly Reilly, Eddie Marsan



我可是那種因為Jude Law而萌起搶劫Dunhill海報念頭的人啊

今年,我可能會(因為偷竊電影海報?!)在差館(還是監倉...) 過聖誕吧???????




---------------------------------------------


題外話
(其實,我從來不買Nike的,不過這個嘛...好玩)

Make you own NIKE



29 July 2009

大家來做IQ TEST 吧!

大家來做IQ TEST 吧!

90秒答一題, 也真夠慢... 足夠查字典有餘, 所以英文深不可能是分數低的原因吧。

可是用腦也確實是很花精力的一回事, 做完測驗我幹掉了半條曲奇餅和整包蝦條, 肚子還是很餓.....

23 July 2009

碎碎

微小

悠悠歲月中,我們的存在,大慨也不如`一顆塵。
微小的自己,偶爾碰上微小的快樂,日復日,成就了幸福。

其實,我不過想說,在一個悶熱的晚上,走過一段又一段的斜路爬過一層又一層的樓梯後,回到家中邊涼冷氣邊呷啤酒吃炸雞翼,好爽。

完。




--------------------------------------------------


POTONG

上次在泰國吃過路邊小檔的一種正方形條狀雪糕,好多好多種味道,那時候就吃了香茅 (Lemongrass)味道。

質感比雪糕實凈,又沒有雪條的硬,非常喜歡。

一直不曉得那個東西叫什麼,見網上有說那是條條 雪糕,或者棒棒雪糕,就跟著叫。

終於,年多(大慨是吧)之後,我終於再跟xx雪糕重逢了!

香港7-11最近在賣的新品「King's Potong」,才4塊錢!!!味道有榴槤、玉米、香芋和紅豆,雖然沒有泰國路邊的選擇多,但有讓人不能自拔的榴!槤!味!

還有,原來那個東西叫「Potong」,馬來文Potong是「切」,看來我在泰國吃過的也是由大馬傳過去的吧。

另,這個「King's」也是星加坡的品牌。星州最近有大舉入侵香港的趨勢,繼Toast BoxFood RepublicAwfully Chocolate之後,King's 大慨就是下一個俘虜港人的星州企業吧。

** 圖片沒有紅豆味,是因為本人不感興趣沒買,並不是因為本人按捺不住偷吃掉,特此聲明!**




--------------------------------------------------


靜空

因為有人想學鋼琴,又(藉口)說我生疏了很可惜,於是,剛過去的星期六,有一台Yamaha Clavinova 320就送到我家裡來。

安頓好以後,我黏在琴椅上3小時沒離開。有人原本以為有得學彈琴,結果,倒在沙發,睡著了。

工作後回到家裡的晚上,可以坐在琴椅上的時間剩下不多,要讓自己的心,安靜下來,忘卻日間/外在的一切,投入音樂裡面,原來是如此的困難。不能夠讓自己預備好,徒要手指在琴鍵間游走,只換來貌合神離,唉,好沮喪。

下定決心,集中基本功夫,純粹的音階練習。大半小時過去,驚訝不知不覺間,就走出了現實,進入了只有重覆重覆重覆音階的空間。心裡有種說不出的舒泰。我想,打座、冥想的道理,也是這樣的吧。放開一切,投進另一個寧靜的空間,給身體心理一個完全的休息。

這些道理,是過去年紀小的我從來未明白過的。




09 July 2009

轉載: "re-post: 膠 袋 稅 令 我 O 嘴"

這不是我打從第一天開始就搞不清楚的邏輯嗎?

超市派膠袋,裝完貨返屋企再裝垃圾,一個膠袋起碼用兩次
超市唔派膠袋,屋企依舊要用垃圾袋,於是走去買膠袋,一個膠袋只用一次來裝垃圾

無膠袋派,你屋企會少左垃圾嗎?


轉載自袁彌明 Erica's blog

re-post: 膠袋稅令我O嘴

日期:2007年5月26日

提提大家
......政府為了硬銷政策,引用了愛爾蘭及台灣徵收膠袋稅後,購物膠袋派出量分別大大降低90%及80%的空前成功例子來引環保團體和人士就範。並預計政策實施後,每年膠袋總用量會由84億個減至74億個。將來,徵稅商店範圍擴大,用量會進一步減少。

商舖買定紙袋替代>

所謂成功例子愛爾蘭為例,膠袋稅順理成章令超市所派發的膠袋數量減少,但另一邊廂,用來圍垃圾桶邊的垃圾袋銷量卻直線上升1000%。諷刺是根據TheBritishRetailConsortium調查指出,愛爾蘭的總膠袋用量經兩者互相抵銷後,根本沒有減低。

由於膠袋徵稅,愛爾蘭的商舖士多,都買定一堆紙袋,希望沒有帶購物袋的顧客可以逃過一劫。大家又是否知道1噸膠袋有105,560個,而1噸紙袋只有18,000個。差6倍之多!加上製造紙袋所須的能量比製造膠袋高出40%,比較兩者之間的價格差別已可推斷出來。貨車為了運送紙袋,令愛爾蘭的商舖區交通比以前繁忙了4倍,塞車和送貨所耗用的油和經濟損失,不知特區政府有否考慮過呢?

那,用布袋購物不就解決了嗎?唔……可我問你,你每日平均製造3袋垃圾,這個定律會因你用布袋去超市而改變嗎?答案是否定的話,膠袋的用量還是不會下跌,除非有比膠更適合裝垃圾的發明出現。

大家又知不知道,原油只有2%是用來造膠,有84%是用作基本能源。要搞環保,由膠袋做起又是否最明智呢?

政策一旦落實,我應該馬上轉行從商,開廠造膠袋。首先要發明一批tube-top(無手挽)膠袋,逃過罰五毫的厄運,袋上實情有虛線,可沿邊撕開,成為手挽。接再造一批特大膠袋批給超市,反正不論膠袋大小都要罰五毫,不如要個大的。最後,我會將三個膠袋包為一pack放在超市上架,賣平過$1.5的話,應該都有市場。

膠袋使用者 袁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