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September 2017

「我覺得現今這個時代的趨勢,不單單只有搞笑技藝,所有好東西都被淘汰了,只留下低級的事物。」



https://buzzorange.com/vidaorange/2017/09/08/takeshi-kitano/


《VO》導讀:日本導演北野武說的話,總是讓人覺得一針見血有夠「真」。如果你聽膩了這個世界虛偽的漂亮話,來看北野武如何直率地談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與人生。

(責任編輯:戴相文)

洗馬桶是我的怪癖。

我對其他地方沒有特殊潔癖,唯獨無法忍受馬桶骯髒。無論在家或外面的店裡,看到馬桶髒就會自動清洗。

這也是受我母親的教育使然。

「看到骯髒的地方,隨時要清掃乾淨。一定要最留意不乾淨的東西。乾淨的東西可以弄髒,但已經變髒的東西不可以弄得更髒。」

這是以前母親講到嘴巴痠的話,至今仍縈繞在我耳畔。

而這也影響了我的工作,使我一直秉持著一種態度: 可以把有權的上位者拉下來,但絕對不能欺負底層的可憐人。

我能雲淡風輕地說自己是笨蛋或窮人,是因為我不認為笨蛋和窮人有什麼錯。藝人在以前甚至被稱為「河原者」,是社會最底層的人。因為處於社會最底層,所以能戲謔地笑看人間。(註:河原者又稱河原乞食,日本中世時期的一種賤民。)

「那傢伙真蠢啊,那麼有錢,居然幹那種低俗的事。」

低俗的有錢人是絕佳笑料。

雖然一無所有,可是自尊尚存,搞笑便由此而生。我覺得最近這種搞笑越來越少,也因此變得越來越低級。

無論政治體制如何變化都能混飯吃,這就是藝人的志氣。

就算變成共產主義或獨裁政治,藝人都能跟著活下去。無論世間怎麼變化,藝人都能從容地活下去。因為藝人在體制之外。

所以藝人絕不會想當政治家。若有藝人想當政治家,那是他的自由,但當上政治家就不能說是藝人了。

需要博愛座的可笑時代

我覺得現今這個時代的趨勢,不單單只有搞笑技藝,所有好東西都被淘汰了,只留下低級的事物。

比方說「博愛座」這種東西的產生,本身就很可笑。

看到老人家,年輕人起身讓位是天經地義的事。明明有人站得很辛苦,只因為自己坐的不是博愛座就不讓坐,這根本說不通。

既然是大眾運輸工具,當然全都是博愛座。

可是最近豈止博愛座,年輕人甚至若無其事地坐在車廂通道上,瞪視來往乘客。

流氓要使壞沒關係,但使壞也要有分寸吧。

不過把世間搞成流氓會對任何人使壞的,反倒是社會。以前就算是流氓,也有流氓像樣的規矩。現在的社會越來越低級,連流氓的規矩也走樣了。

我的北野武軍團也有不太懂規矩的人進來。畢竟有四十個年輕人,每個人的生長背景都不相同,這也無可奈何。

規矩背後沒有體貼就沒意義了

所謂規矩,追根究柢地說,就是對別人的體貼。

再怎麼明白具體的規矩,若沒有一份體貼別人的心便毫無意義。相反的,若不太懂規矩,只要能確實體貼別人,就不會偏離規矩太遠。

不長進的傢伙完全不懂這份體貼,腦袋裡壓根兒不認為行動時要考慮別人的感受。

叫這種人體貼很困難,就算明言要他考慮別人的心情也沒有用。

這種人要具體地教他規矩,讓他一次又一次地實踐。譬如看到有人掏菸叼在嘴上,要立即上前為他點火,並遞上菸灰缸。奇妙的是,像這樣一個個規矩逼他身體力行,時間久了,不知不覺他也能擁有體貼之心。

這說明了規矩的極致表現雖是內在的體貼,但也可以由外向內加以培養,藉由不斷地訓練,自然而然養成體貼之心。這也是規矩的意義所在。

用頭腦思考固然重要,但確實實踐規矩又是另一回事。

以棒球來說,光是練習而不參加比賽,這樣的隊伍不可能會強。藝人也是,勝負取決於在觀眾面前表演的次數。光是兩個人練漫才,無論怎麼練也抵不過在一或兩個觀眾的面前表演。

因此規矩也是實踐越多次的人贏。

基本上,規矩的形式也是從歷史而來。

比方說不可以踩在榻榻米的邊緣上,是因為以前刀子可能會從榻榻米間的縫隙刺上來。規矩原本與其說是規矩,更可說是護身的生存技術。即使不知道這項技術何時成為規矩,也忘了它的原意,依然流傳至今。坐在榻榻米上行禮時,要用三隻手指抵著榻榻米,這在以前也有確實的理由。我認為這種規矩流傳下來有其意義。

不用,我只要一個漢堡

然而這種規矩,近來逐漸被速食店的對應守則所取代。但這種對應守則既沒有對人的體貼,也非生存技術,只是為了賣更多東西,在短時間內有效率地打發客人。

「歡迎光臨!現在 A 餐有特價,要不要來一份?」

店員在按表操課地把台詞說完之前,不會聽客人說話。

「還有限時推出的芒果汁,要不要來一杯?」

「不,不用。」

「那柳橙汁呢?」

「不用,我只要漢堡。」

「現在加五十圓就多一個蘋果派,要不要來一個?」

「不用,我只要一個漢堡。」

「好的,一個漢堡就好嗎?」

「你要我說幾次,我只要一個漢堡!」

這看似和規矩很像,其實似是而非,本質上與規矩背道而馳。

因為沒有心,再怎麼說「歡迎光臨」或「謝謝光臨」,客人都不會有感覺,只覺得像機器人在打招呼。

然而這就是現在的普遍現象。世間充斥似是而非的規矩,因此人心也不知不覺越來越暴戾。

 

來看一段北野武對年輕人說的有多直率

25 March 2017

一個月

發現
距離上一個夢
原來剛剛好一個月
不多不少

是要來警告我甚麼嗎

剛才的夢

出現了
女子的臉清清楚楚的
突然就出現了
     
    
        
場景是一個燈光有點暗的店
我就坐在面對工作台的位置
你在工作台那邊跟店員在處理些事情

我旁邊也坐有一個外藉女子
我一直以為她是來喝咖啡的
直到另外一個店員從外面回來
怱忙的跟她賠個不是
用我聽不懂的外語說了類似馬上就有的話
然後給她拿來了一個濾水機和一個甚麼

你好像跟店員很熟絡
那個濾水機和甚麼放到工作台上之後
那女子就上前準備付款
你(不知為何)走到工作台的另一端
幫忙收錢,也說著我不懂的外語
直覺認為從你嘴裡說出的,應該是德語吧
可是聽起來又不像
是法語嗎? 我好像聽到幾個法文
正在狐疑,哼,你是甚麼時候偷偷又重拾你的法文課

就這個時候
有個華人女生在店外隔著玻璃門
朝他揮手
還報有一個大笑容

臉容清爽,直髮剛未及肩的長度
應該屬於開朗也有點聰慧的類型
是個討人歡喜的女生吧

你回她一個在忙的手勢
她推門走進來
完全沒發現我的存在
(我倆從未踫面吧)
剛巧就在我對面坐下來
在桌上放下手中的一叠文件快勞
當中有一張《信報》的工作證

          
我知道了
我就是知道了

一切那麼自然
那麼理所當然
誰都看得出當中的默契
          
           
付款的女子離開
你走過來
跟她打個招呼
她說路過呀所以過來看你之類
幾句之後
你就牽起我的手
說那我們先走了喔捌捌啦
她才發現我的存在
眼神閃過一絲驚訝一絲失落
隨即又大方道別
    
        
就是她
心裡怒不可遏
       
        
我大概被怒火冲昏了頭腦
走在街上
你牽著我
我覺得很虚假很嘔心
你的心明明已經被她佔據了
還若無其事的牽著我

我摔開你的手
我說就是她吧
沒有我在身邊的日子
就是她跟你一起過吧
我要回去了
你不要跟著來

你堅持說沒有
堅持說她只是路過來打招呼

「對你没有好感不會故意走來打招呼吧」

「我整天在灣仔銅鑼灣也不會常常走到朋友的店打招呼呀」

「你知道你對她的整個氣場都是與任何一個你認識的人不一樣的嗎」

「你知道嗎」
「你知道嗎」
「你知道嗎」
         
        
       
我知道了

你們這一刻
可能還未有實在的甚麼發生過
只是
我比任何人都知道
你們倆對彼此的好感

然後

醒了

淚流了一臉

26 February 2017

昨晚的夢

我說我不能一起去呀
於是你說那唯有我自己去吧
聲音不無失望

我想給你驚喜
帶著一些你喜歡的什麼
走到你訂下的酒店
隔著落地玻璃
發現你原來在餐廳裡
獨個兒坐著

滿懷歡喜走到你面前
你驚訝的看著我

然後

那個女子在我身後
也同樣驚訝的看著我

鄙視和厭惡閃燃
心裡的憤怒不知如何渲洩
我轉身就跑
你追上來一把拉著我
我用盡力把你鬆開

「你說,你都跟她睡過多少次了」
(那個你口中沒有討厭感的香港女生)



人生第一次因為太憤怒而醒了
整夜整天心緒不寧


19 February 2017

滿滿

我知道銀碼不是量度愛的唯一的尺。

但是今年每一封利是的份量都叫我太驚喜了吧。
讓我感到身邊人,不論是長輩、工作的伙伴等等等等... 對我滿滿的愛。

感恩ing

06 February 2017

誠心




懵懵懂懂,也不知道自己的方式是對是錯。
反正心裏念念有詞,誠心誠意。
為自己,為家人,也為愛的人,祈求一切安好。







02 February 2017

聊天



我給你全部漢字 都怕少 我跟你聊著世事 我跟你聊心事 我跟你聊動宇宙聊動你 在掂 在掂 用指尖伸那邊 這邊 裡邊 而屏幕像世界 在變 在變 不散不見 若然 在天天 能天天 聊天天 極美妙



最近有兩首歌,一聽就很喜歡,都有關於聊天的部分。
都是一個人,孤獨地想著,能夠聊天的美好。
(本人對林氏兄妹的音樂很不感興趣,也不覺得林二汶很適合唱這首歌,如果由張敬軒來演繹,大概更揪心罷)
(又,相比林夕,我愛周耀輝的字要多上三千倍吧)



夢見你的淺笑 曾約會那道橋 聊著 故事還不少 驟眼已天光了 換上今天日照 天與地遺忘了 怎隔絕世俗煩囂 

 

26 April 2015

優先場二三事

  • 或者有些朋友都知道,我對某幾個導演的名字有種無法解釋的著迷。日本的有SABU,香港的有徐克,有劉鎮偉,有鄭保瑞,有郭子健。《全力扣殺》上正場的時候,我人都不知身在何處了,所以我無論如何都要趕在拜拜香港之前看到這個片。
  • 我第一次去優先場,發現優先場有個好處,就是,如果你不是真的好想看這個電影,其實你是不會搞咁多嘢去睇優先場的。在場的觀眾,同我一樣,都是為了這個片才會入場,所以所有人都好 一致,安靜的時候好安靜,笑的時候又會一齊好大聲咁笑,冇人玩電話無人沙沙聲食薯片冇人講廢話,感覺良好。
  • 我又發現優先場有個壞處,就是 Crew們好多時候會走來謝票兼唔多唔少有d Q&A,又會有啲工作人員影下相放上social media做下publicity,咁天生靦腆嘅我就好老尷...今日,作為一個郭子健狂迷,佢一出現我就石咗,特別係被大合照的時候,心裡反覆唸咗你見我唔到咒三百次...
  • 靦腆的狂迷當然無法同偶像對話或者合照,所以一散場我就趕著去廁所,點知天意總是弄人,去完廁所上樓梯就...打正照面...然後...狂迷竟然...跟住...同隊友分道揚鑣的導演後面,响商場度行咗幾分鐘...然後...我發現...導演蕩失路 T.T 狂迷心裏暗暗高興,原来成日唔知自己行咗去邊的不止我一人。
  • 電影是好看的。節奏爽快,林大師是一貫精彩的林大師,連鄭伊健何超儀梁漢文等一向無甚感覺的演員都讓我眼前一亮,反而鄭中基還是那個行運超人裡面的鄭中基,最無神采就係佢,或者,佢就係咁多貨了吧。
  • 不要問我喜唔喜歡,我只能夠說這肯定不會是我最喜歡嘅郭子健作品,就如《打擂台》一樣。完場時,我有種感覺,導演是回不去了。回不去《野良犬》和《青苔》的時候了。《打擂台》開始,技巧上故事結構上以致宣傳上,是一部比一部高分的功課,可是,就是已經再無嗰種暴烈得嗱著心肺嘅感覺,又同時看得到導演的溫柔之至。到《救火英雄》,我以為又開始走回我所著迷嘅溫柔的暴烈。現在,《全力扣殺》又走開了...
  • 這種狀態我好理解,人已經不再在當時那種狀態了,就無法再做出嗰種味道的東西。勉強要自己再做,只會剩下虛假做作。就如,楊采妮曾經說過,她已經再演不出當年的祝英台,我也無法再寫出大學年代的文字了。不關乎對錯好壞,只是人總會處於不同狀態然後做的東西也會不同罷。
  • 是的,《野良犬》是我心裡面的神,現在只要回想一下,心還是痛得落下淚來。所以你能夠想像得到,往後這個導演越來越得市場接受,我這個狂迷有多滾動嗎?!
  • 《全力扣殺》後,下一部讓我急不及待的就數《殺破狼II》。《殺破狼》是我第一次看見甄子丹的武打的美,一見著迷。當然電影本身沒有什麼特別,亦無留下什麼印象。《殺破狼II》換上鄭保瑞,今日第一次看到trailer還未打出導演和戲名之前,我就嗅到《狗咬狗》陣徐,狐疑到底是什麼來著。到打出鄭保瑞三個字,就好激動,啊呀,我真是狂迷來的,什麼都瞞不過我的眼睛!!!希望希望希望電影不要咁快上,等我暑假回來才上好嗎可以嗎?!等我呀~~~~~~~~(仰天長嘯中)